第718章 大帝国3-《汉兴》
第(3/3)页
有人用豆粕培植桑树,可以使桑叶有效产量翻倍,这当然也会相应的提高桑蚕的产量,进而提高生丝产量。
丝织业对豆粕的需求,又进一步提升了帝国对大豆的需求,从而影响了辽东北大荒的产业结构那里之前主要作物是大米,现在则是米、豆混种为主。
大豆产量的增加,又进一步刺激了榨油行业的发展。
大豆浑身都是宝,一个榨油工厂可以同时得到豆油和豆粕两种产品,每一样都不愁销路豆粕除了供应丝织业外,畜牧业对这种东西更是有多少要多少。
作为榨油业的副产品,豆饼、豆粕等物资都是顶尖优质的饲料,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吸收,而且所有牲畜都特别爱吃。
有些专门的饲料厂用高粱叶、麦秸混合一到二成豆饼,制成成品饲料,大规模供应国营农场的猪、牛、马饲养,再加上兽用抗生素(也是磺胺)的大规模运用,使得牲畜出栏率提高很快。
还是根据内阁工作报告提供的数据,1796年底,帝国各种牲畜的存栏量为:猪4040万头、羊2960万只(不计算外蕃拥有量,下同)、大牲畜4200万匹(含马、牛、骡、驴、骆驼)。
畜牧业和含捕鲸在内的远洋渔业,为帝国的国民提供了以前从未有过的,庞大数目的动物蛋白。
按照1796年牲畜屠宰率,渔业捕捞统计和在册人口登记数字计算,刚刚过去的一年,帝国平民以上阶级人均肉类消费量是35斤,庶民阶级是8斤,奴隶阶级2斤。
与之相对应的是,随着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同步增长,平民阶级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大幅度增长。
刚刚过去的一年,平民阶级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是600斤,庶民400斤,奴隶只有300斤。
第(3/3)页